(1)課程設計
A.課程設計應注意縱向銜接。
B.課程設計應兼顧「親海、愛海、知海」理念,並強化體驗、省思與實踐,以涵養海洋通識素養。
C.課程規劃、設計以融入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相關學習領域為原則。
D.學校得考量學校條件、社區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及社區資源,發展具創新性、前瞻性與海洋特色的學校本位課程。
(2)教材編選
A.編寫教材時,應注意與後期中等教育課程的銜接,呼應中小學海洋基本知能,並注意教材內容應具時代性與前瞻性。
B.教材編選應符合本議題課程目標,以周延與適切的材料,來幫助學生親近海洋、熱愛海洋與認識海洋。
C.教材編選應以學生為本位,涵養學生的海洋意識和能力,並兼顧海洋休閒、海洋社會、海洋文化、海洋科學及海洋資源等五大主題軸。
D.教材內容之文字、圖片、資料應力求生動活潑及淺顯易懂,避免使用過多的專業術語。
F.教材編選應儘量與生活經驗及時事相結合,力求生動活潑,著重體驗與實踐,並配合學生生活背景,俾能學以致用。
G.教材編選應顧及各個年齡的階梯遞進的螺旋關係,並可參酌其他領域及議題加以融合設計。
H.可依照需求另編教師手冊,教師手冊應視需要列舉詳盡之活動手冊、參考文獻、視聽教材等資料,以協助教師進行教學。
(3)教學方法
A.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靈活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或方法,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培養主動親近海洋的態度。
B.教學目標與活動設計,應兼顧情意、技能及認知的均衡發展,並重視學生個別差異。
C.教學活動應與其他相關領域或學校行事活動結合,善用體驗活動或其他生動活潑的方式,強調體驗、省思、實踐的歷程。
D.教學宜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體驗探究的歷程,以增進其海洋意識和能力。
E.教學宜提供學生機會均等的學習情境,不應受家庭社經背景及學生個人學業成績等因素影響。
活動規劃務求周全,並顧及學生身心發展與安全措施。
F.教學宜結合學生舊經驗、生活情境或時事,整合知識學習和社會體驗學習,覺察海洋與人類的關係並積極探究海洋的奧秘。
G.教學實施除於課堂講授外,應輔以校外實際體驗活動、參觀或其他方式,並善用網路與其他資源。
(4)教學評量
A.評量應依據活動目標及學習內涵,採用多元的評量方法。
B.評量內涵應兼顧情意態度、知識技能及努力程度。
C.評量應兼重形成性評量與總結性評量。
D.評量宜採多元評量方式,如實作評量、檔案評量、口語評量、高層次紙筆評量或其他評量方式等。
E.評量結果除由教師評定外,得適切參酌學生自評、同儕評量、家長評量及其他相關人員的評量資料評定結果,並應考量學生個別差異。
F.學校宜進行教學成效評量,做為教師改進教材、教法的依據,以及實施個別教學和輔導的參考。
(5)活動資源
A.善用學校各項教學資源,積極拓展社區資源,營造良好教學環境。
B.得與社區內各級學校與機構,合聘師資,交換或使用教學資源,或共用軟硬體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