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推廣國民中小學101學年度海洋教育成果分享

    壹、前言

    臺北市海洋教育之推展,為涵養以生命為本的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於海洋環境、人文、與自然之關懷與尊重,讓學生親海、愛海、知海。

    儘管臺北市並未與大洋相鄰,但依傍著淡水河的聯繫,臺北市的教育仍與海洋緊密相連。臺北市內,有四條主要的河流流過,並有五條山脈延伸,是個有山有水、得天獨厚的城市。為使市民及學校師生親近臺北市的好山好水,臺北市長郝龍斌上任後,即將「活化淡水河岸」列為首要施政目標,重新開啟了臺北市的親水之門!

    為打造國際級水岸都市景觀,為臺北市民及學校師生營造一個「質量好、景觀好、遊憩好」的親水環境,臺北市透過河川水質水量的整治、河域環境的整體營造以及河濱休閒遊憩的推廣,深化市民及學校師生與淡水河的生命互動。

    教育局自97年度起,大力推動學校淡水河系藍色公路校外教學路線,鼓勵各校結合課程,讓學生認識並親近淡水河流域及文化。98年度至100年度從河岸出發走向海洋,以「水岸臺北-河海相連」為海洋教育之目標,將結合臺北市的河海教育資源,讓學生從親水走向愛海培養對生命、自然與環境的尊重,並塑造臺北海洋人文及藝術水岸的文化。

    101年雖然臺北市海洋教育四年計畫結束,教育局仍賡續辦理海洋教育相關活動、教師增能課程,推動「人文、水岸、台北城」課程於北市國民中小,鼓勵各校發展校本課程,以行政規劃組、活動推廣組、課程發展組等組織,三個面向共同落實海洋教育之推動。

    貳、重要執行成果報告

    一、重要措施及活動

    (一)臺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資源共享,辦理河海一日遊學課程。

    (二)增進教師海洋教育教學知能

    • 推動海洋教育教師專業社群。
    • 辦理暑期海洋教育工作坊。
    (三)製作海洋教育教學媒體與補充教材 (四)辦理親海親水體驗活動:
    • 親海親水課程—游泳教學及游泳能力檢測。
    • 藍色公路深度體驗活動:
    • 辦理「水岸生活發現新臺北」系列專題講座。
    • 辦理「水岸生活發現新臺北」系列戶外體驗活動。
    • 配合臺北市體育處推展「假日獨木舟水上體驗活動」。
    (五)辦理學生多元活動:
    • 各校結合課程,教育學生認識淡水河流域及文化。
    • 各校進行市政建設結合校外教學網頁建置。
    • 各校辦理淡水河系相關校外教學活動。
    (六)並建置海洋教育教學資源網站
    • 海洋教育相關訊息發布、政策宣導、問題討論平台。
    • 供教師下載或分享海洋教育各種教材、教案等教學資源。
    • 介紹國內各縣市及國外海洋教育實施情況。
    • 建立海洋教育專家人才資料庫(海洋教育推動小組、專家學者、民間團體、教學教師、教學資源人員…等)。
    • 設置專人定期維護網站內容。
    • 建立與其他縣市海洋中心教學資源網站連結與交換訊息、資源共享機制。
    (七)賡續淡水河文史聚落研究
    二、各項活動對象及主要成果敘述

    措施及活動

    活動對象

    成果敘述

    海洋教育資源中心

    臺北市各級學校教師

    1.海洋教室資源中心。
    2.海洋教育圖書專櫃。

    建置海洋教育教學資源網站

    家長、學生、教師

    http://sea.kdps.tp.edu.tw/

    擴充教師海洋教育教學知能及教材

    臺北市各級學校教師

    1. 繼99~100年度執行國立海生館「海洋學校」專案計畫後,100~101年度國小社會輔導團執行本市教師研習中心「社會領域教師關鍵能力培訓計畫」期望能深化各校教師社會領域課程的設計與教學能力,其中課程安排包括「海洋時代的臺灣」(海洋文化)、「海洋教育議題專題」等主題。
    2. 1010419雙蓮國小與社會輔導團承辦臺北市101年度海洋教育教學演示暨教案設計競賽。
    3. 101年度發表相關工作項目有電子書包教學觀摩「唐山到臺灣」/楊武憲(1010420臺北市資訊教育創新教學研究討論會)
    4. 社會領域教學的海洋意象學習初探~以「唐山到臺灣」電子書包教學歷程為例。

    自然領域教師研習成長

    臺北市各級學校教師

    1. 自然輔導團配合各校週三研習到校服務辦理海洋教育研習。
    2. 辦理教師走讀淡水河體驗活動。
    3. 辦理西北濱海岸地質探勘研習。
    4. 參觀烏石港了解漁獲與漁港生態。
    5. 參觀蘭陽博物館。

    自然領域團員專業成長

    自然領域輔導團團員

    1. 專業進修(知識探究)

    1-1.邀請教授演講
    1-2.本團教授專業分享

    1. 專業成長與分享(研究分享)

    2-1.團員分享現行教材中的海洋教育與拍攝之照片
    2-2.全團參加教育部基隆外木山海洋教育戶外體驗

    1. 戶外探勘活動(行動策略)

    3-1.走讀淡水河活動(結合藍色公路計畫)
    3-2.北部海岸作地質地貌探與生態探勘

    學生溪流體驗營

    臺北市各級學校學生

    課程內容:夜間採集、溯溪、漁夫教學時間、溪流生物探索等。
    辦理2梯次共40人參加。

    學生海洋生物體驗營

    臺北市各級學校學生

    課程內容:水族12生肖簡介、水族12星座簡介、魚拓講解及製作、校外參觀體驗教學(海洋大學臨海生物實習場、模擬操船中心;潮間帶生物:潮境公園) 、基因魚卵顯微教學、生態缸造景教學等。
    辦理2梯次共32人參加。

    河海一日遊學課程

    臺北市各級學校學生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關渡河口海洋教育課程:
    4/24(三)南湖國小、5/23(三)幸安國小
    6/06(三)清江國小、9/20(四)胡適國小
    10/23(二)敦化國小、11/21(三)萬大國小,共六梯次,共184人次參加。

    辦理海洋教育主題資源學習區徵件活動

    臺北市各級學校學生

    1. 101海洋教育主題資源學習區學習單獲獎作品148件。
    2.獲獎作品彙編成冊。

    親海親水體驗活動
    游泳能力檢測

    臺北市各級學校教師及學生

    通過率國小85.3%,國中78.2%,高中職65.7%,合計75.9%。

    親海親水體驗活動
    藍色公路體驗活動

    臺北市各級學校教師及學生

    參與學校10所,師生共1355人次。

    假日獨木舟水上體驗活動

    臺北市民眾

    1.共辦理體驗活動36場次。
    2.參與民眾6860人次

    製作海洋教育教學媒體與補充教材

    臺北市各級學校教師

    整理彙編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共14篇。

    推動淡水河校外教學路線

    臺北市各級學校教師及學生

    藍色公路體驗活動路線三條。

    三、活動辦理內涵、檢討與改進建議
    (一)教師進修與規劃

    本市沒有海洋教育輔導團之設立,海洋教育教師知能精進之任務,分別由自然與社會輔導團推動。輔導團的定位在幫助各校教師精進成長,因此辦理研習進修與專業成長均以協助「教師教學」與「課程需求」為目標。

    海洋教育政策之推動,由自然輔導團每週四到校服務與種子教師研習中進行,同時配合教師研習中心規劃自然領域種子教師有關海洋教育調訓課程;近年已配合週三進修時間,本市九大群組進修或各校進修時間,均安排海洋教育主題;暑假持續辦理教師走讀淡水河研習。  
     

    本年度,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輔導團推動海洋教育的努力

    1. 運用教育部精進教師教學能力計畫,規劃戶外海洋地質與生物實地探勘活動
    2. 走過足跡:臺灣北海岸(金山到三芝)、東北角海岸(鼻頭角、卯澳、三貂角)、西北部海岸(八里、觀音、林口台地、竹圍到大潭火力發電廠)、淡水河走讀及關渡自然公園濕地等。
    3. 團員參加教育部北一區團員專業成長到基隆外木山進行地形地質及生態探勘。
    4. 配合市府藍色公路計畫(教育局體衛科)辦理兩梯次教師走讀淡水河研習活動。
    5. 辦理一梯次海教育種子教師研習。

    未來課程發展方向之建議:

    • 推動海洋意象教學(意識的海洋)。
    • 運用現有的教學素材
    • 有效結合海洋教育內涵(具有海味)
    • 以實際教學歷程與省思為內容
    • 發展創新的海洋教育課程與教學案例
    • 例如:繪本教學實例與省思
    • 發展在地化「河海教育」課程設計。
    • 以學校周遭鄉土教學場域出發
    • 結合人文社會科學與環境教育
    • 發展本市各區域專屬河海教育的知識建構
    • 例如:基隆河、景美溪、磺溪等
    • 鼓勵學生撰寫海洋教育專題論文。
    • 結合中小學生小論文比賽
    • 強化學生進行專題研究能力
    • 發揮學生可以積極合作的學習力
    • 建構學生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素養
    • (二)學生活動與學習
      1.學生溪流體驗營:以「溪流」體驗推動海洋教育,對於未臨海的臺北市而言,足以落實海洋課程在地發展,達到「親海、知海、愛海」的教育目標。
       
       

    從學生的學習單回饋中,看見溪流體驗對孩童留下的深刻學習記憶。多數學員反應應增加體驗營隊之天數。

    2.海洋生物體驗營:透過學童熟悉的12生肖,進行海洋生物的認識,進一步以體驗課程貫穿學習課程。
     
     

    本體驗課程之學習場域從臺北市延伸至鄰近的基隆,利用潮間帶海洋豐富資源發展課程,豐富學童對海洋探索的視野。本市將持續投注資源繼續辦理。 3.河海一日遊:利用北市關渡河口溼地資源,以遊學課程的形式,開放北市學校以班級為單位申請。目前課程內容規劃「淡水河巡禮」與「媽祖信仰」兩套裝課程。

     
    目前河海一日遊之套裝課程內容如下:

    • 「關渡碼頭」教學、「舢舨紙模型」製作、基隆陽明海運文化藝術館導覽及DIY體驗。
    • 渡宮導覽、米粿雕」製作體驗、關渡自然公園濕地體驗。
    • 河海一日遊於學期中實施,老師可結合班級正在進行之海洋教育課程實施,師生反應良好。唯兩套課程模組方案,學生選擇性較少,海洋教育資源中心未來102年擬擴充規畫「關渡巡禮」、「乾豆船奇」、「濕地心風情」、「河口生態趣」ABCD四套套裝課程,供北市學童依現行課程連結實施,課程架構如下:

    (三)資源中心營運與規劃
    101年海洋教育資源中心以緊鄰淡水河口之關渡國小為發展基地,除了充實海洋教育資源網站,建構海洋教育網絡外,利用在地資源聯結自然、社會領域輔導團發展以學生體驗知相關課程。
    長久以來因人力之不足,海洋資源中心之營運與規劃,在硬體設施的規劃上稍嫌不足。102年海洋資源中心將申請教育部及教育局資源,結合藝文領域課程,營造以「海洋意象」為基調之校園空間。

    (四)資源統整與應用
    為落實海洋教育資源中心交流,臺北市持續結合關渡自然公園、基隆陽明海運文化藝術館,規劃一系列海洋教育遊學課程,並帶領學生參訪桃園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學校,鼓勵市內參與新北市海洋教育資源中心開放研習活動,提供親師生走入海洋教育議題的平台,達到互相觀摩學習的宗旨。

    附件一 海洋教育課程組工作檢核表
    102年海洋教育工作團隊,納入本市境內之長榮海事博物館,結合民間資源共同規劃2013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活動,並長期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學生體驗學習、親子親水體驗學習等相關活動,共同為本市海洋教育戮力。

    四. 參考資料:
    附件一:各工作組工作檢核表

    組別

    工作項目

    工作內容

    完成時間

    執行情形

    行政規劃組

    充實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學校相關設施,並進行資源分享

    彙整海洋教育圖書、資訊、器材、課程教材及教學媒體(含教學短片、創意教材、文宣品等),充實資源中心資源。

    101年12月

    目前蒐集之海洋教育圖書、課程教材、文宣品保存於圖書室中。

    利用校園空間活化建置海洋教室及海洋藝廊,營造海洋教育學習情境

    101年12月

    相關經費未核准,利用現有校園空間,規畫相關主題學習情境。
    已通過教育部:「濕情化藝」藝文深耕計畫,持續推動海洋教育藝文課程

    開放各校申請參訪海洋教育資源中心,並結合各校社會或自然領域課程等,辦理師生校外教學。

    101年12月

    已完成6梯次遊學課程。
    並結合河海一日遊學課程,申請教育局「趣遊學」計畫。

    辦理學生海洋教育推廣活動

    辦理學生海洋教育主題學習學習單徵件,鼓勵學校藉由童詩及海洋教育探究,延伸教育及閱讀視野。

    101年12月

    已完成海洋資源、海洋文化主題、海洋休閒、海洋社會四大主題軸徵件、評選。

    充實海洋教育資源網站,建構海洋教育網絡

    結合社會、自然及環境等議題,建置充實本市國民小學海洋教學資源網站,包括編擬海洋教育教材及補充教材、研習成果、線上諮詢輔導,供教師下載

    101年12月

    已建置完成,網站內容持續擴充中。

    建置海洋教育資源各項專業人員資料庫(海洋教育推動小組、專家學者、民間團體、教學教師、教學資源人員…等)

    101年12月

    以教育部資源庫為主要參考。

    海洋教育相關訊息發布、政策宣導、問題討論平台。建立與其他縣市海洋中心教學資源網站連結與交換訊息、資源共享機制

    101年12月

    已建置完成,網站內容持續擴充中。

    活動推廣組

    辦理學生海洋教育推廣活動

    辦理學生暑期溪流體驗營

    第1梯101.07.02-03
    第2梯
    101.07.04-05

    共80名北市國小學生參加(額滿)成效良好,安全圓滿完成。

    辦理學生暑期海洋生物體驗營

    第1梯101.07.09-11
    第2梯
    101.07.11-13

    共64名北市國小學生參加(額滿)成效良好,安全圓滿完成。

    課程發展組

    擴充教師海洋教育教學知能及教材

    鼓勵教師參加海洋教育工作坊與學習社群,發展相關課程主題

    101年12月

    海洋教師社群已完成研習,並進行成果發表。

    鼓勵教師參加海洋教育相關之研討會,能逐年將海洋教育融入各校相關課程中。
    蒐集有關海洋教育之各類圖書書目供教師參考,充實本市海洋教育資源,提供各校教師進行領域教學融入參考。

    101年12月

    建立相關圖書書書目。
    輔導團將海洋教育實施成果融入101年度成果專輯中。

    鼓勵教師進行海洋教育教學設計,編寫海洋教育相關補充教材或學習單,供本市國小學童認識海洋,出版專集,供教各校教師教學參考。

    101年12月

    1.徵選教材。
    2.輔導團將海洋教育實施成果融入101年度成果專輯中。

    協助研發海洋教育相關教材及辦理教師海洋教育增能活動,如成立教師專業社群與納入行動研究的主題等

    101年12月

    海洋教師社群已完成研習,同時進入準備成果發表階段。
    有學校教師專業社群以海洋教育為主申請教師專業社群經費及精進教學經費進行研究。

    附件二:海洋教育推動項目

    項次

    推展活動

    說明

    (一)建置海洋教育資源中心,
    進行資源分享

    1.充實資源中心資源

    1.彙集並整理海洋教育圖書、資訊、器材、課程教材及教學媒體(包含教學短片、創意教學材料、文宣品等),提供教師教學使用。
    2.活化建置海洋教室及海洋藝廊

    2.於本市鄉土教育中心建置淡水河流域館

    設於剝皮寮歷史街區內的「永興亭」,規劃介紹淡水河流域的河港變遷─以艋舺為例,兼談船頭行的概況。

    3.研擬各校申請參訪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相關辦法,辦理師生校外教學—河海一日遊。

    淡水河是臺北的命脈,早期先民渡海來臺開墾,航運及媽祖信仰在海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地位。因應海洋教育課程實施,以「媽祖信仰」及「淡水河巡禮」兩大主題,結合關渡碼頭在地社區資源進行遊學課程。

    (二)建置海洋教育資源網站

    每月主題學習區
    相關海洋教育資料及訊息

    3-4月

    5-6月

    9-10月

    11-12月

    海洋資源

    海洋文化

    海洋休閒

    海洋社會

    鼓勵各校教師融入領域教學,並設計學生推廣學習活動,評選小博士及小勇士。
    網站內容包含:最新消息、行事曆、課程教學資源、
    學生學習資源、主題學習資源、海洋人才資料庫、
    學習網站的連結等。

    (三)辦理學生海洋教育推廣活動

    1.學生暑期溪流體驗營暨海洋生物體驗營

    1.溪流體驗營:坪林金溪露營山莊
    2.海洋生物體驗營:海洋大學臨海生物實習場、模擬操船中心、海科館潮境公園

    2.體驗藍色公路

    為增進學童對本市河川之歷史文化、自然、生態環境的認識,推廣藍色公路體驗暨校外教學寓教於樂功能。以申請方式辦理。

    3.推動游泳教學及游泳能力檢測

    本市中小學有游泳池學校其畢業生之游泳檢測通過率達85%;無游泳池學校其畢業生之游泳檢測通過率達75%

    (四)增進教師海洋教育教學知能

    1.建立教師海洋教育模組化課程及種子師資36小時培訓

    1.提升教師規劃海洋教育課程專業能力
    2.結合本市鄰近資源規劃海洋教育體驗學習

    2.辦理全市海洋教育教學演示暨教案設計工作坊

    1.增進海洋教育專業能力
    2.實踐海洋教育專業理論
    3.建立海洋教育學習社群
    4.充實海洋教育教學資源
    5.了解海洋教育重要政策

       
    附件三:辦理情形報告表

    項目

    說明

    依據

    臺北市101學年度推廣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暨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維運計畫

    辦理時間

    1. 100年12月訂定本市100年度推廣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暨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維運計畫。
    2. 101年1月5日召開海洋教育工作組101年度第1次會議
    3. 101年4月17日函告各校參加本市海洋教育推廣活動-資源網站主題學習區徵件實施計畫。
    4. 101年4月19日函告各校參加海洋教育教學演示暨教案設計工作坊。
    5. 101年4月28日函告各校參加101年度暑期溪流體驗營及海洋生物體驗營。
      1. 溪流體驗營共辦理2梯次:101年7月2日~7月3日;7月4日~7月5日。
      2. 海洋生物體驗營亦辦理2梯次:101年7月9日至7月11日上午、7月11日下午起至7月13日。
    6. 101年5月4日函告海洋教育資源中心資源共享實施計畫河海1日遊遊學課程。
    7. 101年10月16日召開海洋教育工作組101年度第2次會議

    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二、承辦學校:臺北市北投區關渡國民小學、臺北市信義區興雅國民小學、臺北市文山區興德國民小學

    參加對象

    臺北市公私立各國民中小學

    推動成效

    1. 行政規劃及網站維護:
    2. 101年1月5日召開海洋教育工作組101年度第1次會議,邀集行政規劃組關渡國小、活動組興雅國小、課程組雙蓮國小(社會領域)及興德國小(自然領域)共同規劃。
    3. 網站已建置完成,持續更新中。http://www.kdps.tp.edu.tw/sea/
    4. 101年10月16日召開海洋教育工作組101年度第2次會議,進行101年工作成果報告、檢討海洋教育相關困難、規劃102年工作方向及內容。
    5. 師資培訓及成長:
    6. 海洋教育教學演示暨教案設計工作坊:
      教案甄選,共分5種主題,6個組別(海洋休閒、海洋科學、海洋社會、海洋資源、海洋文化),每組擇優錄取前3名及1名特優作品,共計19名。
    7. 海洋教育教師知能研習:
    8. 建立教師海洋教育模組化課程及辦理種子師資36小時培訓,興德國小並於101年8月16日至8月18日辦理海洋教育初階第一階段研習,共計29人參加,101年12月12日至12月14日辦理初階第二階段研習,共計23人參加,培訓課程可提升教師教師海洋教育知能,增進規劃海洋教育課程專業能力。並冀望未來能結合本市鄰近資源,規劃海洋教育體驗學習。
    9. 101年由雙蓮國小辦理臺北市101年渡海洋教學演示暨教案設計工作。從研習探究歷程,協助教師更深入了解海洋教育議題的知能與內涵,進而發展各校海洋教育課程充實海洋教育教學資源,蒐集整合本市河海教育資源,建立資源共享平台,營造國中小海洋教育環境。

    推動成效

    1. 興德國小於101年4月26日(四)及101年5月10日(四)分南、北兩區,辦理2梯次「走讀淡水河教學種子教師研習活動」,共計79人參加。種子教師研習以淡水河系為場域進行創新體驗教學,推動活化淡水河系水環境教育活動,增進教師活化淡水河水環境教學專業知能與成長。
     

     

    1. 學生活動:
    2. 河海1日遊遊學課程,101年4月24日、5月24日、6月6日、9月20日、10月23日、11月21日共辦理6梯次已完成184人次參訪
     

     

    1. 資源網站主題學習區徵件實施計畫比賽:本案目前已辦理3、4月,5、6月及10、12月三期,共148件作品參選小博士。
    2. 101年4月19日與基隆和平國小辦理校際交流。
    3. 興雅國小辦理學生暑期溪流體驗營2梯次共40名。
    4. 興雅國小辦理學生暑期海洋生物體驗營2梯次共32名。